中文版

English

日文版

返回首页

公司简介

东莞市地天泰漆行

产品展示

天然生漆简介

天然生漆展示

营销网络

网上定单

最新消息

美星留言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质量认证

 通用网址:天汁漆

 www.tianzhiqi.cn

中文网络实名

天然生漆网

家庭装饰如何选用油漆

友情链接

  天汁漆,源自天然,回归自然,创绿色环保产品世界第一品牌!

驻颜彩俑廿载梦回秦朝

神奇"修复术"秦人不再灰头土脸亲睹"真风采"新报探秘保护工程

作者:马健龙


    1974
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 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陶瓷塑造的人头和许多碎陶片.这个意外的发现就是被称为" 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人类第 8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然而,在兵马俑 30多年来的挖掘和保护过程中,最令人遗憾的就是本来色彩缤纷的彩色兵马俑在重现天日之后,身上丰富的色彩就迅速脱落消失了.

     20
多年来,经过两代考古工作者和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兵马俑彩绘的挖掘保护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兵马俑的色彩得以永久保存,来自 2000多年前的秦朝奇观终于能以更丰富的色彩,更贴近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彩绘保护工作室,揭秘秦俑的真彩色.

彩俑的修复需要耐心和细致,细微之术胜于绣花.

    
在恒温恒湿的环境,把一块块的陶俑保护住,然后一点一点地修复,将固化溶液涂抹在泥土上,让溶液逐渐渗透到生漆层,然后用手术刀和细毛笔一点一点地将彩绘表面的泥土剥离.彩绘的修复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每天只能做一两寸.既要剥离彩绘表面泥土,又要保证彩色不从陶俑上脱落.

    
在一台装有兵马俑身上彩色陶片的恒温保湿箱前,容波和一位德国科研人员谈论了一阵后,来到隔壁实验室,记录下彩俑陶片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变化数据. 30多岁的容波研究秦俑彩绘的保护技术已经有 10年了,他是秦俑彩绘保护科研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之一,记录数据、做实验笔记是他每天要做的工作.

    
谈起秦俑彩绘的科研攻关,容波感慨地说:"秦俑彩绘保护的难题得以解决凝聚了两代考古工作者 20多年的心血,是从无数次失败之中走向成功、走向成熟的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技术."

    



    
眼睁睁看着秦俑身上的色彩迅速脱落,考古人员一筹莫展……

    
追溯秦俑彩绘研究的起始,可以说是从上个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候,兵马俑刚刚开始挖掘,老一辈考古工作者们在挖掘修复中发现,秦俑原本是彩色的,虽然经过了 2000多年,大部分俑体表面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但是,当彩俑被挖掘出来以后,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考古人员眼睁睁地看着秦俑身上的色彩在迅速蜕变,彩色表面不断地打卷、脱落.

    
在当时,这个现象既令人惊奇,更令人痛心.当时的考古挖掘人员想尽了办法,但是都没有阻止秦俑身上色彩的脱落.面对不断褪色的彩色秦俑,考古专家们无计可施,一筹莫展.由于各种技术屏障,整个兵马俑的挖掘保护工作的速度被放缓了.如何妥善地保护好秦俑彩绘,把彩色的兵马俑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了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秦俑考古人员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破解秦俑色彩蜕变之谜,攻克彩俑保护的难题,一定要让秦俑的真色彩永久展示在世人面前.为了这一信念,秦俑彩绘保护科研课题组成立了,由现任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为领头人的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科研组,成员有张志军、周铁.科研组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课题组 3年多的摸索,秦俑彩绘损坏的奥秘被揭开了……

     1992
9月,张志军、周铁两位专家带着兵马俑坑的彩绘陶片悄然飞到德国慕尼黑,这是彩色秦俑标本首次跨出国门.他们要与德国科学家合作研究秦俑彩绘层的加固难题.

    
随着工作的开展,容波、夏寅、严苏梅、张尚欣、李华、何帆等人陆续加入研究小组.

    
从那时起,课题组开始利用先进的科研设备,采取先进的研究方法,更加微观地对秦俑彩绘的表面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研究.中德科研人员采用显微断面观察和显微摄影技术,对秦俑彩绘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剖析研究.运用多种现代科学仪器分析后,科研人员们发现,在陶制秦俑的表面有一层古老的中国生漆,秦俑的色彩就绘制在生漆层的表面.秦俑彩绘的打卷、脱落现象主要是由生漆层在出土后的迅速蜕变造成的.

    
研究人员还确定了彩绘颜料大多是天然矿物颜料,如朱砂、石青、石绿、磷灰石、铅丹等等.同时,应用系统微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出彩绘颜料中含有动物胶的成分和植物胶的成分,排除底层生漆等成分的干扰,初步断定秦俑彩绘颜料所用的粘合剂是从动物身上提取的. 2000多年前,秦朝人就能够从动物体内提炼出胶质!

    
通过运用激光全息摄像仪器测试等多种手段,秦俑彩绘损坏的奥秘被彻底揭开了.原来,秦俑彩绘之所以难以保护,与其特殊的层次结构、所用材料的特性以及出土时的保存状况有关.彩绘的颜料调和剂及大漆底层均已老化,颜料层内部的凝结力降低,彩绘的各层之间、底层与陶体之间的粘附力都很微弱;特别是底层(生漆层)对失水非常敏感,秦俑出土后,环境变化、空气的干燥使得漆层失水,引起漆层剧烈收缩、龟裂、起翘、卷曲,从而造成彩绘脱离陶体.

    
探索出两套成功的彩绘方法后, 7尊彩俑已被成功修复……

    
弄清了秦俑彩绘脱落的原因之后,科研人员开始对症下药,研究解决的办法.课题组经过研究断定,稳定生漆层是秦俑彩绘保护的关键,根据生漆层的特性,保护方法就需要包含表面加固和防止皱缩两个方面.经反复实验发现,采用具有抗皱缩作用的材料置换生漆层中的水分是防止生漆层皱缩的最安全、最实用的方法.基于这个思路,课题组设计了两条技术路线.于是,科研人员开始寻找最适合用在彩俑身上的物质.

     1992
年到 1994年间,中德科研人员在慕尼黑及陕西临潼同时进行对秦俑彩绘层的分析,并且开始筛选彩绘加固剂的科学试验.在不计其数的化学试剂中为秦俑彩绘找到一种稳定、有效的好药如同大海捞针一般.至少,在这个时候,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确定了研究的方向.课题组实验了很多物质,有的效果不理想,大多加固物质都是稳定性不够.

    
涂抹在彩俑表面的物质,其技术要求非常高.首先,这种物质必须是绝对无色透明的,否则会影响彩俑本来的色彩;第二,这种物质必须要具备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不能与彩俑发生多余的化学反应;第三,这种物质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文物是要留传万代的,这种物质要确保彩俑长久不变色、不褪色.

    
经过了大量的模拟和直接实验,课题组对彩绘脱落机理和以往的实验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终于寻找到了能够满足彩俑保护所需要的加固物质,探索出了两套成功彩绘保护方法:一套是用聚乙二醇抗皱缩剂和聚氨酯乳液加固剂联合处理保护方法,另一套是单体渗透、电子束辐照固化加固保护方法.

    
经过两代考古工作者 20多年的钻研,改变了人们对秦俑的灰褐土色印象……

    
近年来,在秦俑二号坑发掘现场,将第一套方法用于刚出土彩绘俑的保护,对几尊刚出土的彩俑实施了精细的保护处理,首次成功地保护了整体彩绘秦俑.现在,秦俑彩绘修复人员已经成功地修复了 7尊彩俑,第 8尊彩俑正在工作室中进行修复.据现场修复人员说,到今年年底,第 8尊彩俑就将完成.

    
十年磨一剑,秦俑彩绘的保护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文物打了 10年交道的容波深有感触.虽然一直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但容波其实是一位化学工程师.在聊天时,他说:"很多人都认为考古工作者是每天和泥土打交道的手工艺者或者是工匠.通过我的工作经历感觉到,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尖端学科,文物保护工作者是非常令人尊重的职业,因为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历史学家的渊博知识,科学家的缜密思维,还需要艺术家的双手和创造性的思维."

    
彩绘保护工作室直属秦俑博物馆保管部,年轻的保管部主任赵昆对记者说,秦俑彩绘保护技术是在秦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的率领下,经过两代考古工作者 20多年呕心沥血的钻研所取得的成果.这项成果不仅对秦俑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对凤翔唐代彩绘俑、汉阳陵、秦陵百戏俑坑和秦陵 6号陪葬坑出土的彩绘俑进行了保护,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文物的保护具有广泛的价值.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的成功,为以后的兵马俑坑,乃至整个秦始皇陵园和其它地区彩绘文物的发掘与保护奠定了技术基础,对彩绘类文物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作用."今后,利用这项技术会改变人们对出土文物惯有的灰褐土色印象,使更多的珍贵出土文物永葆历史的真彩色."赵昆万般自豪地说。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电话:028-83050888  传真:028-84210898  热线电话:028-83050999
{版权所有(C)2002 成都市美星工艺油漆厂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剪辑或转载,违者依法必究 蜀ICP备05018352号}